金融行业
军队系统
公安机关
报警服务
监狱系统
平安城市
校园监控
连锁酒店
连锁网吧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一号文件”猜想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一号文件”猜想

此信息来源于中国安防网 

时间:2008-4-1 10:56:08 作者:张帅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摘要:对于这个与之休戚相关、并被业外普遍视为利好消息的文件,有线运营商及相关机构的反应为何如此“迟钝”?他们对这个被视为有“破局”性意义的文件又抱有怎样的认识?而在文件所“开辟”出的新局面中,由他们所主推的数字电视产业将出现怎样的变局? 

 

自年初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一号文件”)公布之后,许多泛财经媒体以“政策坚冰打破”、“六部委授权电信广电互入”、“三网合一大提速”等标题造势,烘托出了“一号文件”的突破性意义,并透露出对此后数字电视产业和“三网融合”驶入快车道的乐观态度。 

但是,被业外“形势大好”的乐观态度所包围,身在局中、处在数字电视业一线的有线运营商和相关机构却几乎在此时呈现出“失语”状态,很少去推动这个乐观的潮流,传达出某种“云开日现”的感受。 

对于这个与之休戚相关、并被业外普遍视为利好消息的文件,有线运营商及相关机构的反应为何如此“迟钝”?他们对这个被视为有“破局”性意义的文件又抱有怎样的认识?而在文件所“开辟”出的新局面中,由他们所主推的数字电视产业将出现怎样的变局? 

 

破局效果待证 

 

对于这个二十五条的文件,“除了前三个有关数字电视发展的目标、日程和规模的条款,其它的实质性内容都存在很大的解释余地和可执行空间”,保定百世开利有线网络公司董事长谭祝平告诉记者。他特意指出,“注意文件的‘尾巴’,六部委各有解释权”,因此他认为“一号文件”未来的具体执行办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他不愿意谈文件将对数字电视业带来何种变数的原因。“文件更像是国务院定了发展的基调,催促六部委赶快行动。但是能够提供何种突破性业务模式,运营商只能等待配套细则的出台。”谭祝平说。

 

北京中广网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晴则认为,这是一个“调和性”、“综合性”文件,不仅体现了对数字电视产业中相关利益的调和,其实际效果也有赖六部委的执行措施。“许多指导性内容地方已经在做,因此文件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肯定了一些地方的做法。”李晴补充道。

 

与此相对应,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也认为,判读一个文件,“适时引领”、“务实可行”是很重要的判读依据。“把握出台时机相当重要。如果大家正在筹划,欲动未动,政府说了,就可能成为行业的引领”。

 

早在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便在相关会议上透露,发改委与广电总局组织有关专家起草的《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初稿已经完成,将交由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数字电视资深研究人士包冉对这个三十四条的初稿与“一号文件”通过对比发现,“财政和税收政策是缩水较大的一章”。原征求意见稿中的对“重点数字电视企业的所得税减免”、对“地面数字电视播出机构广告营业税的即征即退”,以及“国家政策性银行应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网络和平台建设”,都被拿了下来;并且,原先有“财政的扶持”,现在只保留“税收的优惠”。

 

但他同时也指出,初稿中仅仅提到“条件成熟时,推动电信和广播电视市场相互开放、业务交叉竞争”;而“一号文件”则已经在明确鼓励广电涉足增值电信业务,国有电信投资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和终端改造了。

 

的确,在这一点上,“一号文件”突破了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82号文件”有关禁止广电和电信业务互渗的政策,从而使业内看到了广电和电信业务融合到一张网上的可能,“三网融合”的步伐也得以加快。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上海文广集团总裁黎瑞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号文的出台加速了三网融合的步伐,全行业都在重新整理发展的思路。” 

 

阵地攻守战 

 

在“一号文件”撤去了广电和电信业务的部分樊篱之后,双方将会进入对方的哪些领域?

 

有分析认为,广电最可能经营的电信业务包括有线宽带、类似VoIP(网络电话)的语音业务和电视彩信。

 

对于能否畅行无阻地经营有线宽带,谭祝平表示质疑:“目前全国有ISP资质的有线运营商有二十多家,但大张旗鼓地做宽带的却寥寥无几。”他举了保定的例子,在2002年时,百世利开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抢到了保定三分之二的宽带用户,但后来,河北通信管理局成立,百世利开受到了通报批评,理由是违规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因此,在“电信相关法规没有修改之前,广电做宽带还是有政策风险的”。对于目前有些城市正在经营的有线宽带业务,他认为存在着特殊情况,比如深圳有线拥有了二十多万宽带用户,那是因为深圳的有线运营商天威视讯的有着电信背景,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是其股东之一,“天威视讯甚至还有着香港电讯盈科的身影”。

 

“在许多地方,电信允许广电经营宽带,其策略就是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大。但当有线开始赚钱了,电信将会打压有线宽带。”谭祝评如是总结。

 

电视彩信业务可以使用户通过手机和网站向终端用户电视机发送短信和彩信,包括图片、动画、声音等。在国内,这一业务由北京数码视讯科技主推,在首先落地荆州之后,西宁已经于2007年11月启动,初步实现了商用,而手机彩信已经做成一个二十亿的大盘子。

 

类似VoIP的语音业务,许多国家的有线运营商早已经营。但是能否从文件中鼓励广电推出“增值电信业务”推断出广电可以做语音,又应该提供何种业务?一些采访对象都表示,经营语音业务尚是一个遥远的前景,必须要等待明确规定的出台。事实上,国内已经有跃跃欲试的有线运营商。早在2004年起,深圳天威视讯就搭建了语音通信试验技术平台,开展相关测试,具备了向市场提供IP语音服务的能力,而天威视讯也表示“有能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VoIP等综合业务服务”。

 

对于广电提供何种语音业务,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能简单沿用电信模式,比如广电可以利用网络带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可视通话业务,但经营IP电话就没有竞争优势,毕竟有线网络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北京歌华有线的一位高层人士还提出可以做IP语音信箱,因为在美国,这一业务已经被判定为互联网业务而非电话业务。

 

可以预见,未来广电和电信的同质竞争将是不可避免,这也正应了中国有线总经理沈向军经常提及的论断,“三网融合的本质就是竞争”。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但由于双方各有阵地、互有优势,在一定时期内双方的竞争格局不会变化很大;但是,由于电信运营商的雄厚实力,广电运营商若以毫无差异性的服务去竞争,是无法对其构成实质意义上的威胁。

 

在电信一方,进入广电地盘、经营视频业务的欲望更加强烈。2007年,中国电信净利润同比仅增长了1.9%,而中国网通南方21省2007年净亏26亿。除了朝综合运营商的角色转变之外,像国外主流电信运营一样大举进军IPTV是个可行的决策。虽然为业务互入开了口子,但是“这个文件不是IPTV的保护伞,并没有改变IPTV的政策现状”,IPTV资深研究人士、流媒体网COO张彦翔认为,“如果把文件中支持电信企业‘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的表述,理解为电信可以名正言顺发展IPTV,似乎牵强,因为参与业务不等于主导业务。”另外,文件还强调了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要按照职责分工,广电总局要加强对数字电视节目制作、集成、播出等环节的监管,“按照职责分工,那么也就是各安原职”,张彦翔分析道。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一号文件”所指的数字电视,根本就不包括IPTV。因为在政策上,IPTV一直和网络视频一样,被视为互联网视听内容服务,而所下发的四张IPTV牌照也是互联网视听牌照,因此IPTV无法享受“一号文件”的待遇。 

 

业务互渗新景 

 

未来,广电和电信的在业务上相互渗透将会促成哪些新局面?

 

指望“一号文件”能够实质性地推动“三网融合”,在目前的大环境中并不现实。但可以肯定,未来,各产业之间因为竞争而产生的相互促进局面,将是一种常态。

 

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IPTV和数字电视直面竞争的情况。据张彦翔观察,“只要当地的IPTV一露面,数月之后,数字电视肯定如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地启动,并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达到初步规模。这完全是IPTV的鲇鱼效应”。他还认为:“2007年IPTV与数字电视较量,胜者是广电。他们借助IPTV这条鲇鱼,顺利的推动了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工作,又开始启动了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但反过来,我相信2008年,广电的互动电视又会成为推动电信IPTV业务发展的鲇鱼。”而业已有实例佐证了这种判断。在互动电视和IPTV同城竞争的上海,前不久上海电信打出了IPTV免费牌:2M宽带用户可免IPTV初装费,月开机次数大于等于8次就可全免IPTV2年月租费,即使是1M宽带用户也可享受IPTV免初装费310元。

 

未来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还会有“学习”。十年前,广电和电信收入差距不大,但到了2007年,整个广电行业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电信运营商的六分之一。十年之间拉开了6倍的距离,广电的确需要向电信学习其市场运作和商业推广模式,尤其在增值业务上,电信的一些做更值得学习。另外,业内人士还认为,电信参股到有线接入网的建设,将会加速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向企业化运作的转变,并能够让电信较为规范的服务意识进入到广电。

 

广电与电信合作,借力电信发展产业的情况也会更普遍,这也具有必要性。万方咨询总监付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电网是一张城市网络,数字电视要覆盖农村,单靠广电自身铺一张农村的广电网将是一个成本很高并且重复建设的工程。而电信在农村已经有了一张比较成熟的网络,广电完全可以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提供服务,比如河南网通、宁夏电信、山西移动与当地广电都进行了合作。山西移动将有线电视信号送到农村,与广电合作采取收入分成的方式。这样的经验值得借鉴。”

 

数字电视业务走在全国前列的杭州,其发展也得益于杭州有线与杭州“小网通”的合作。据悉,现在杭州网通与杭州华数数字电视公司目前已是“两个牌子,一班人马”在共同运作。华数副总郑晓林介绍,由于华数的迅速推进,杭州全境的数字电视业务“能发展的都发展了”,而浙江也把杭州华数确定为数字电视运营的省级主体,将由华数推动浙江其他地区的数字化任务,目前已经与嘉兴、金华等地的有线运营商以参股、业务联营等方式展开了合作。华数与杭州本地电信运营商在宽带业务上的竞争,也得杭州的宽带价格降低,市区家庭的宽带接入已近90%,成为全国家庭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即使是由广电和电信联手打造IPTV,对广电产生的后果也未必如想象得那样可怕。据黎瑞刚介绍,“在IPTV试点城市哈尔滨,我们发现没有一个用户购买了IPTV服务后,就取消了数字电视。究其原因在于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在我看来,数字电视提供的是基本服务,IPTV则是锦上添花。两者满足的需求是不同的”。

 

其实,在目前的格局下,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电信发展IPTV一方面必须要借助于广电的资源、受到广电的约束,另一方面,其重要目的在于通过IPTV推广其宽带业务,并提升ARPU值,而没有“拉山头”单干的可能。UT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认为,IPTV的发展在技术和政策层面已经不存在太大问题,由电信做还是由广电做都不是重点,而构建新的运营机制、构建健康的产业链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只有将产业链做长做大,构建有价值的生态系统,才是IPTV发展的根本出路。

 

而IPTV也是广电需要占领的阵地。在年初的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要求广电系统“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发展新媒体,“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但需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

 

未来还将产生更多的业务互渗与合作的模式,李晴认为,这一切都取决于构建产业链的需要,而“在实践有些行为可能会突破了现行政策,但管理机构可以将其作为试点,或者事后以新的文件来确认。”其实,回顾“一号文件”从草案到公布的三年期间整个产业所走过的路程,未尝不可将它视为对各个“试点”地区做法的肯定。 

 

融资渠道加宽 

 

“一号文件”对数字电视产业的融资带了利好消息。一是“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二是“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新股等方式筹集资金”。

 

目前,在各地有线网络公司进行的数字化改造中,启动资金一直是个巨大难题,仅免费发放机顶盒一项,一个拥有20万用户的地级城市,就需要投入过亿的资金,而这是绝大多数网络公司需要多年积累才能收回的投资。

 

各地运营商在启动资金来源上开拓了多种渠道,比如借贷、政府补贴、税务减免、设备商合营、股权融资等。其中,与设备商合作的模式正被广泛采用,比如南充与机顶盒制造商天柏合作,以固定的基本收视费分期六年偿还天柏的机顶盒费用,同时双方合作开发增值服务,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湖北广电局看中了摩托罗拉的双向互动数字技术并获得了初期投资,重庆则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合作。而一些制造商,比如天柏,也由于得以与有线深入合作,而正向增值业务转向,并成立了专门的增值业务公司。

 

这一合作模式的“升级版”在今年也延伸到了IPTV。2月27日,同方股份决定出资1.5亿元分别认购上海百视通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和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40%的股权,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同方旗下一共有10家企业与数字电视业务相关,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数字产业链。

 

杭州则采取了资本组合的策略,由杭州有线部门、杭州网通、杭州日报社、西湖电子集团、杭州国芯科技公司共同出资1.5亿元组建了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这一阵营囊括了技术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终端制造商等,使得数字电视的上下游各产业环节组合成了一个紧密的经济实体,共进共退,并能够借力打力。尤其是网通的介入,不仅使杭州的数字电视在技术上更具双向交互功能,增加了许多的服务内容,还能够借助电信更为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做推广和经营。

 

对于电信参股广电的网络建设,张彦翔持保留态度,“电信愿不愿投,广电敢不敢要,都在两可之间。想当年,最早的广电网络股份里,电信都是大股东,但是当广电网络发展起来后情况就变了”。虽然有杭州有线与地方小网通“精诚合作”的先例,他认为,“地方小网通和电信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与更为强势的电信合作中,广电所处的地位也不一样。另外,在投资的利益回报,目前看来,在广电网络上还很不明显。”

 

在融资上市方面,目前国内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家与数字电视产业相关的上市企业。其中,在数字电视标准环节有同方股份、交大南洋,在机顶盒领域有青鸟华光、四川长虹、海信电器、同洲电子等,在数字电视机方面有深康佳、数源科技、海信电器、广电电子等八家左右。而直接与数字电视运营相关的广电旗下企业则仅有数字内容领域的中视传媒,以及数字电视运营环节的歌华有线、电广传媒、东方明珠、和广电网络。

 

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易凯认为,上市是培育广电骨干企业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的顺畅发展。但是,目前广电企业上市却存在若干障碍。“首先是政策不明朗,哪些业务能够上市,需要什么程序,持股比例又能如何,都没有明确规定;其次,广电企业事业多而企业少,股份制企业更少;另外,广电业内条块分割严重,企业成长的空间有限,而现有的几家上市企业都具有浓重的地域性,谈不上全国性;并且,广电企业经营能力较弱,扶导期较短,而其主营业务也经常变动,降低了上市的可能性。”易凯分析道。

 

在实际运作中,广电上市企业对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多有促进。以电广传媒为例,2007年,电广传媒投资7.8亿元组建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并计划吸收其他市、县有线电视网络投资者成为湖南网络集团新的股东,实现全省网络的整合。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湖南完成100万台机顶盒的配送任务,且配送的均为双向型机顶盒。

 

更多相关企业的上市能够促进数字电视产业的良性循环。不仅上市的网络运营商能得以更为迅速地推进数字化进程,对于终端接收设备制造商和芯片企业来说,在吸引了更多资金之后,它们将有能力对对数字电视产业做长期投入,帮助更多的网络运营商加快数字转换速度。而当用户规模化后,一方面网络资源价值得以提升,网络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将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又将推动终端接收设备市场需求的新一轮增长。因此上市企业能够成为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中常在的活力。

 

另外,也有分析认为,由于数字电视产业具有短期投入高、成本回收期长的特征,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很难给投资者满意的投资回报,企业的融资效果也将打折扣。以歌华和东方明珠持股的东方有线为例,股评认为,北京完成转换的100 万户数字电视用户和上海的150 万户,都是有能力消费未来增值业务的高端客户,将来会贡献更高的收入;但是两家公司的前期投入很大,而付费电视节目、VOD 点播等增值业务的价值目前又没有显现出来,因此需要一段耐心的等待。 

 

机卡分离前景未明 

 

文件对机卡分离做出了硬性规定:“从2008年起,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机构应按照机卡分离的技术体制开展数字电视业务。”

 

机卡分离的必要性,业内有个简单的逻辑:“要想推动数字电视发展,就必须让接收机成本降低;要使接收机成本降低,就必须实现其大规模生产;要想实现大规模生产,就得实现机卡分离。”

 

但是,尽管信息产业部早在数年前就提出“机卡分离”的政策,各地网络运营商并没有实行,目前的发展观仍是终端制造企业根据各地不同运营商的要求来提供“定制产品”,导致机顶盒和一体机未能实现量产。

 

尽管这里面有利益算计的因素,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来说,机顶盒的机卡分离方案实行起来还存在难度:“数字电视网本身是一个带有地区性质的局部网,每个城市的数字电视都有自己的运营商,各地运营商都将把当地的节目接收到机顶盒里,推出不同的卡,卡在技术上实现通用并不难,但不同运营商如何协调、如何管理、如何收费很难形成统一。”

 

另外,机卡分离方案降低了机顶盒制造商的成本,却增加了广电进行数字电视转换的成本。“还要再花两百块钱左右买一张大卡,因此有线运营商对机卡分离不是很积极”,郑晓林表示。黄升民还指出存在着盗播的风险:“有条件接收系统说白了就是加密系统,但是有加密就有盗版。黑客可以将普通的智能卡(小卡)套在一张大卡中,读取解密用的密钥,就直接通过互联网共享给盗版接收机。”

 

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运营商采用机卡分离方案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发任何一种盒子都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发最基本的盒子,为个性化的服务预留一个扩展接口。”清华大学机卡分离研究所高峰认为,机卡分离最根本的好处在于提供了一个可升级的接口,可以使运营商自由提供增值业务而不用担心硬件是否兼容。也有相似观点认为,集成电路和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之快让人很难预想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增值业务,运营商也不能保证哪个增值业务可以盈利,“为尚不可预知的增值业务发一个贵的盒子,还不如现在发便宜的盒子,今后只需补发增值业务卡。”

 

另外,机卡分离的一体机还更加符合消费者需要。在平板电视时代,消费者肯定不会喜欢“一台电视、一台机顶盒再加两个遥控器”的模式,而更愿意接受“一体机加一个遥控器”的模式。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基于利益考虑,运营商在目前不可能完全实施机卡分离方案的,因此机顶盒在短时期内不会消失,而机卡分离的重心将落在一体机上。

 

但是,尽管目前已经有多款“概念机”推出,一体机在中国的正式推广还遥遥无期。虽然一体机的技术已经不成问题,而生产所增加的成本也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没有各主管部门的协作,没有有线运营商的支持,一体机是普及不起来的。对于去年年底出台的UTI方案,相应一体机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就是各地运营商广泛使用了UTI卡。另外,一体机也存在升级缺陷,很难像机顶盒那样可以对后续的新增业务不断更新,也让运营商助力推广一体机时心存顾忌。

 

对于机卡分离未来可能的方向,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太可能是指全国范围内一张卡,一个终端,一种行方式是鼓励一个地方的数字电视运营引入多家运营商,一个城市一张卡,将不同运营商所提供的数字电视内容集纳在一张卡里。这样鼓励了竞争,并且也可以通过竞争为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

Copyright 2008 BlueStar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解决方案 | 产品中心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